【本地遊】多倫多建築師點評香港特色咖啡店 村屋+舊唐樓+藥材舖啡香飄揚【內附地址】
發布時間: 2022/01/21 13:40
在咖啡店打卡,相信你比筆者更專業,但從建築師或店主角度,又會是怎樣一回事呢?多倫多土生土長的華人建築師 Jeffery 決定來港發展,以其專業角度審視數量日益多過七仔的咖啡店,從中,他挑選25間coffee and tea house集結成書,就看看他的咖啡店地圖與你是否一樣?
著書的沿起,是建築師Jeffery 返港後,決定在這個中西相融的彈丸之地生根, 由2018年起3年間走訪香港25間形形式式的coffee and tea 店。從其專業角度,或從欣賞角度去鑑賞,甚至認真到一個地步——為每家每戶繪畫3D圖,實地探訪,讓自己深入淺出認識港式咖啡店。
Cafe店是鄰里的縮影
「香港做建築設計的空間不大,若堅持做相關工作,便要轉做interior design。好處是這裏的替換速度很快,平均兩三年便會新裝修,有很多機會給喜歡建築設計的人去發揮!」香港地寸金尺土,在公眾通道的規管下,咖啡店可不像外國般那樣門前隨處放置咖啡桌椅,是以,他推介其中一間BASAO tea,店門前巧妙地設計一張座椅子,好讓顧客在室外從容地品嘗精品咖啡之餘,也與街外連成一綫。
「咖啡店,是一條街道的縮影,進來的人很多時都是街坊或附近工作的人,他們與附近環境要有聯繫和互動,才可帶動更多人流。尤其香港那麼多咖啡店,每一家都要有獨特個性,店主要不斷fine tune帶出新的演變!」
1.如果牆會散發茶泥香
凡事兩面睇,追潮流有好有壞,香港租金高昂,快靚正才配合「賺快錢」的精神。是以首間他推介的,是給他時間及資源研發新建築材料的BASAO tea。
「一開始我已給店主一個大膽想法,由裝潢代店主說故事,讓顧客感受另一種飲咖啡以外的體驗。問她想不想把店子所使用培植咖啡或茶花的泥土,製成獨特磚牆作為店的主要設計?豐富的物料應用在香港cafe不常用,我找來廈門一位古老工藝師幫忙,把3種咖啡或茶的泥土作實驗,最後決定採用安溪(著名烏龍茶的出產地)的泥土,與水泥混合並壓製而成,讓種植茶香的泥土與茶樹纖維交織而成的牆身,去替店主訴說故事。」
BASAO tea 銅鑼灣白沙道16號地舖(查詢:2338 8172)
2.村屋骨架下的咖啡香
另外,他也推介大埔的家啡(Kaffee),是一對夫婦毅然裸辭而開設。
「到達咖啡店已眼前一亮!它融入新界村屋,有幾方面突出了自家咖啡店的設計,令人一值得欣賞!如何保留自己的風格,如保留客廳和睡房這些間隔,給客人家的感覺,還有保留上一手紙皮石的設計,值得細心欣賞。」
KAFFEE 大埔汀角路蘆慈田村24號地下(查詢:2330 0233)
3.找大師還原上海風的裝潢
這家The Shophouse在大坑裝修好一段日子,原來它集販賣藝術品、收藏時裝、藝術展覽空間和精品咖啡店一身的的建築物。咖啡店開業差不多一年多,有時它會租給其他公司作展覽之用。
「設計很minimal,店主曾在英國雜誌《Monocle》工作,受創辦人的啟發而在這裏開咖啡店。他堅持使用香港本地材料而帶出真實感,欄桿是由造船纜繩的工匠做,門框的做法是很以前上海師傅的風格,店主說香港能做這種鍍鋅金屬物料的師傅不多,找了很久才找到師傅完成,只為了令整座建築連成一體,難怪花了那麼多時間才完成。」
The Shophouse 大坑第二巷4號
4.時裝師美感的咖啡店
Mr. Cardigan的店主Frankie Yu是土生土長的大埔人,曾修讀時裝設計,2016年開店,並設有菜園和植物工坊,是一個都市人歸故里的故事。
「Frankie用他的時裝角度去設計的,可以看出他是跟着周遭的landscape去融合,咖啡枱布怎樣放都是為了配合環境所設計。還有,他本身享受盆栽相關的工作,於是彷彿結合花店的方法去經營一家咖啡店,然後,在網上找到一個20呎貨櫃作背景,而他為了陽光照射到植物,更把貨櫃左右兩邊打通,是很愛大自然的造法!」
Mr. Cardigan 大埔山寮路路口白色貨櫃
5.咖啡店的速成裝置
Le Petit Salon是《鴛鴦》一書中最細的咖啡店,實質是30呎的空間,為甚麼成為Jeff推介之物?是因它展示着香港快靚正精神,有甚麼可以一天便可速成開店呢?
「《鴛》介紹的第一家是這家,書中所寫的100多呎是連外面環境也計算在內,整件事很compact,整個設計在工廠生產,工序由開始到完成只需一天時間,從中發現香港的製作公司其實是很effeciency,我知這個概念很成功,因為有五、六間相近的咖啡店也在香港市面出現了。」
Le Petit Salon 地址:灣仔駱克道368號
6.涼茶店裏的咖啡杯
20年代已在九龍城開店的大和堂,於2019年被收購後改建成現在的咖啡店。從中國式藥材架滲入西式咖啡香味,就像到咖啡店是喝涼茶般,有種強烈的衝突感,在他眼中又是一回怎樣的事情?
「大和堂本身風格很強烈,始終已有三代在這裡經營。被收購後,新店主繼續保留它原有藥材鋪的裝修和風格,從中加入工業風的設計,很不錯的嘗試!若給我設計,我應會保留2/3的藥材櫃,現在只保留一半,是有點可惜呢!」
大和堂 地址:九龍城衙前塱道24號(查詢:2623 2006)
記者:黃鑑江
撰文 : 黃鑑江